焦营村凤姐十字绣回收的美丽事业

“淑凤姐,你这幅《清明上河图》绣得真好看,得卖好多钱吧?”初夏的清晨,东昌府区朱老庄乡焦营村李淑凤家的院落里,邻居王小玉抚摸着她马上就要完工的一件绣品羡慕地问道。
昨晚你哥上网查了一下,他说大格的《清明上河图》裱好后能卖五到十万,俺绣的这幅属中格的,最低起价在一万多元以上。”说话间李淑凤脸上露出收获的喜悦。“小玉妹子,像你平时打零工,活不凑手不说,家里孩子还没人照料,不如跟俺绣十字绣呗,这针针线线的,都是咱拿手的活儿,不会干不了。
淑凤姐,俺今天找你就是奔这事来的。你是咱这十里八村出了名的‘绣娘’,技术好又有销售渠道,能把看不眼里的针线活变成咱农村妇女的致富门道,俺也想跟你学呢。” 王小玉高兴地应着。 “像俺这样不买材料只出工夫的,加工费能合到三五厘钱一针,一个月能额外收入700多元,还不耽误地里和家里的活儿。”走进该村马文敏家,一位“绣娘”对笔者介绍说。在这个绣点,有五六个年轻妇女正围坐一屋,专心致志地绣着自己手里的绣品。她们握着针线的右手上下翻飞,在娴熟的技法下,一朵朵惟妙惟肖的菊花、错落有致的图案跃然呈现于绣布之上。换线间隙,马文敏不忘对大家鼓劲说:“姐妹们,加点儿紧,咱争取在四天内把这批活儿赶出来,好利利索索地过麦!
如今在焦营村,农闲时间两三妇女聚在一起拉呱聊天的现象少了,看孩子、做家务之余绣十字绣的多了。目前该村绣十字绣的妇女有20多人,这些昔日握锄把子、操持家务的粗糙双手,搞起了艺术创作,让经济融入文化,既提高了生活品位、美化了家庭环境还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,真是小“绣娘”催生出农村妇女的美丽新事业!